近年来,曹妃甸区三农场集聚科技人才力量,推动农业生产关键技术、种植模式改革创新,趟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赋能盐碱地水稻增收的新路子。
为保障盐碱地实现水稻优质高产,这场紧密结合盐碱地实际,以“灌溉农田、减蒸降耗、增效节水”为目标,实施了“泡田围埝、渠道清淤、渠系改造”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,初步形成了“以沟代库、循环往复”淋盐淋碱的排灌体系。在水稻新品种试验推广中,农场科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,先后成功引进盐丰津育粳22、优99、海育7233、津原89等一批抗盐碱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8个;在水稻栽培技术上,依托省农林科学院滨海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,按照统一整地育秧、统一机械插秧、统一肥水管理、统一绿色防控、统一机械收获的技术管理模式,提高了秧苗在本田的成活率;在培肥地力上,实施秸秆还田、测土配方、锌硅肥等途径,强健水稻植株、提升水稻抗病性、促进分蘖、促进籽粒灌浆,进而提高水稻产量,为水稻良性生长、秋收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;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上,组织科技示范户、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外出参观学习,使农工群众掌握了在盐碱地上科学种植水稻实施农药、化肥、除草等科学管理技术,实现连续20年获得水稻大丰收。水稻亩产实现了750公斤以上,最高的可达850公斤。(杨文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