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浙江公益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从课堂到辅导班,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?

暑假一到,家长们不难发现,身边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踏上了辅导班的征途,无论是稚嫩的小学一年级新生,还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三年级老生,无一不在补课的浪潮中奋力划桨。

这一幕,不禁让众多家长心生疑惑:

补课,难道已然成为不可回避的普遍现象?学校的教育功能,真的在悄然褪色吗?



想当年,七八十年代的小学生,书包里装的不过是语文、数学的课本,辅以体育、音乐、美术等几门基础课程,简单而纯粹。

而今,小学生的课程表却如彩虹般绚烂,语数外之外,还有科学、道德与法治、劳动技术、编程、书法、阅读等课程琳琅满目,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,时间被悄然分割。老师们为了不负教学使命,只得加快步伐,新知识如潮水般涌来,学生们追赶得气喘吁吁,假期便成了提前预习、查漏补缺的“黄金时期”。

再者,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之心,人皆有之。

家长们不甘让孩子在学业的起跑线上落后半步,超前学习之风因此盛行。名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高,超纲内容频现,仅凭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,显然难以支撑起这高远的梦想。

于是,奥数、新概念等校外课程成了家长们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即便这些内容学校未曾涉猎,家长们也甘愿掏腰包,只为孩子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多航行几海里。



此外,学校对于一些非考试科目的轻视,也让家长们不得不另辟蹊径。

道德与法治、活动课、科学等课程,有时成了老师放映电影的“休闲时光”,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家长们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只能转身投向校外兴趣班的怀抱,篮球、足球、音乐、美术……每一门特长背后,都是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深切期望,也是补课风气愈演愈烈的推手之一。

面对这股几乎席卷所有学生的补课狂潮,家长们心中难免生出对学校老师敬业度的质疑。

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简单。学校的作用并未缩水,老师们的敬业之心亦未曾改变,只是整个教育生态与社会风气已悄然变迁。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如日中天,高分、名校成了共同的追求。即便是成绩平平的孩子,家长也总盼着奇迹发生,希望通过补课这剂“强心针”,让孩子在某一刻豁然开朗,成绩突飞猛进。

这,不仅仅是教育之痛,更是社会之殇,教育内卷之下,孩子们的肩膀承载着越来越重的负担,这一现象,实属不该。



面对如此教育现状,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。

学校教育的重要性,不容小觑,其使命远不止于考试与升学,更在于塑造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。家长与学校,应当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,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、积极的学习氛围,而非一味沉迷于分数的追逐与名校的迷思。

教育部门亦需对此现象给予足够重视,出台措施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为孩子们的明天保驾护航。

如此,教育方能回归其应有的模样,温暖而明亮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浙江公益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浙江公益网 zj.bjdshi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