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浙江公益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鹤壁市鹤山区激发文旅文创活力赋能乡村振兴

走进西杨邑村秦家大院,小桥流水、石刻木雕随处可见,十多个院落院院相通。游客们穿梭其中,在北方感受到一种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。这是鹤壁市鹤山区保护开发的一个国家级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。

“我与西杨邑村是一见钟情。这里的明清建筑古老而质朴,极富特色。”非遗传承人张卫国在西杨邑村租下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村居,建设鹤壁窑传统技艺传习所,推出鹤壁窑大福缸酒等一系列文创产品,不少游客周末闲暇时来赏传统技艺,品茶读书,悠闲自在。

近年来,鹤山区立足辖区农村自然禀赋,依托传统古村落、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,助力乡村振兴。

传统村落释放活力

鹤山区地处太行山东麓,位于南太行传统村落群核心带,该区根据地域特点,对传统古村落进行集中连片保护,现有传统村落20个,其中国家级11个,省级9个。坚持“一村一产业、一村一特色”思路,采取传统村落与特色资源联动发展模式,打造了王家辿“辿里人家”、东齐村“洹上风情”、西顶村“西顶小镇”、黄庙沟“森林部落”、施家沟“太行驿站”、狐尾沟“休闲农庄”、张家沟“避暑胜地”7道靓丽传统村落景观,形成了“北斗七星”传统村落群,成功创建南太行“北斗七星”省级康养旅游度假区,古村落迎来了发展新机遇。

传统技艺焕发生机

“老粗布的织造工艺很复杂,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,需要经过轧花、弹花、纺线、打线、浆染、沌线等很多工序,全都是我们手工做出来的。”西杨邑村村民张保香正在给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老粗布。“这么好的东西,现在用的人少了,会这种技艺的人更少了。”

每个古村落经过上百年的传承,都有厚重的文化,鹤山区在加大古村落保护的同时,也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出台政策鼓励乡镇、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开发。鹤壁集镇西杨邑村积极响应,对村里传统手工艺进行挖掘开发,大力发展老粗布纺织产业,研发了粗布床单、粗布衬衣、三件套等十余种相关产品。

姬家山村的四股弦、西顶村的造诣旗袍……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鹤山区焕发出新的生机,也受到游客的青睐。

乡村旅游迎来热潮

鹤山区将全区文化、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按照“三大板块”即西部五岩山+“北斗七星”传统村落群板块,中部杨邑寨+鹤壁集古镇“三源”文化板块,北部阿斗寨+金线河休闲旅游板块,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。五岩山景区,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景区、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,“北斗七星”传统村落群成功创建为河南省太行山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,鹤壁集镇、姬家山乡均被评为河南省生态旅游示范乡镇。王家辿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、中国最美休闲乡村、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;西顶村、后蜀村等10个村创建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。全区旅游业态日益丰富,旅游节事活动不断增多,游客持续增张,旅游收入屡创新高,文旅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
“我们把文旅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的接续替代产业,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纳入‘十四五’规划,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、强力推进,以文旅产业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,助力兴村振兴。”鹤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史文昭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浙江公益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浙江公益网 zj.bjdshi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